页眉小字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北方港口玉米下游采购遇十字路口

 二维码
发表时间:2019-06-17 17:45

进入6月份以来,除了春播天气、草地贪夜蛾以外,临储玉米拍卖和非洲猪瘟对饲料消费的持续影响继续成为业内关注焦点,2019年第23周(6月9日-6月14日)北方港口优质玉米理论平舱价格继续下挫,周比跌50元/吨,华北深加工企业收购价格小幅攀升,连盘玉米主力震荡整理,唯有东北部分深加工企业收购价格出现“大幅”补涨,市场有关临储玉米的传言再度流行。在行情的十字路口,下游企业又该何去何从?



—价格趋势: 南北玉米价格涨跌互现,产销区矛盾进一步突出

截至6月13日,我国北方锦州2018年玉米(容重700以上)集港1850-1860元/吨,理论平舱1910-1920元/吨,周比降价50元/吨左右,集港量周末降至1000吨以内。广东港口散船新玉米报价进一步下降至1950-1970元/吨,周比降价30元/吨,距离去年高点2100元/吨相行见远,较年内最低已累计上涨缩窄至130-150元/吨(年度最低点出现在3月上中旬1840-1860元/吨)。山东英轩酒精在此前触及2130元/吨后先跌后稳,上周在2090元/吨附近波动,更为引人瞩目的是以吉林为代表的深加工企业相继出现大幅补涨100元/吨的现象,产销区之间的“矛盾”更趋突出。

图表1:第24周国内主要地区玉米价格变化表



—市场特征一:临储玉米拍卖逐步回归理性,上年辉煌难再现?



6月13日,我国临储玉米投放3978306吨,成交2541728吨,最高成交1850元/吨,最低成交1600元/吨,成交均价1677.72元/吨,成交率63.89%,累计成交1218万吨,累计成交率76.3%。



从上图可见,随着临储玉米拍卖趋于理性,市场需求表现寡淡,业内对于临储玉米拍卖前景不甚乐观。鉴于眼下临储玉米拍卖节奏和粮商成为市场供应主体,有关临储玉米拍卖底价和拍卖截止时间的传言再起,从某种程度上也突出了现阶段上游供应影响的重要性,但拍卖的辉煌真的就此结束了吗?不一定!

—市场特征二:北方玉米集港量明显下降,供求双方展开“拉锯”

由于前三轮临储玉米拍卖高成交、高溢价,且主产区粮源大多集中在粮商手中,北方高企的成本与南方疲弱的需求导致南北港口持续倒挂,北方港口玉米库存居高不下,最终导致北方港口玉米集港量明显下降,单日降至1000吨以内。另据数据统计显示,截至6月上旬,北方四港玉米港口库存已经由峰值500万吨降至430万吨水平,供求双方的分歧可见一斑。


不可否认,当前上游原料的供应成本和下游消费形成鲜明对比,粗略估计6月份国内猪料销量环比下降10%-15%,禽料环比增长5%。不过,东北和华北深加工企业在此时愿意提价收购,除了库存因素以外,是否还有其他深意呢?北方玉米集港量下降又说明了什么?在关注当下供求关系的同时,我们不妨将目光放得更长远些,不论是未来饲料消费还是其他更宏观的因素,我国玉米市场再度上攻的行情出现也许已离我们不远了。

来源:中国汇易网


website qrcode

扫描查看手机版网站